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楊崢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地下硐室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結構及施工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9062360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26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411561328.0,技術領域涉及:E21D11/00;該發明授權地下硐室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結構及施工方法是由楊崢;杜坤鵬;張鵬;張春雷;李愛東;徐婧;邵曉帆;王猛;王一雄;吳小波;李紅霞;劉穎;靳瑞杰;楊強;許耘赫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4-11-04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地下硐室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結構及施工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地下硐室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結構及施工方法,包括硐室,所述硐室上施做初期支護和超前支護,所述初期支護腳部打設鎖腳錨桿;所述初期支護設有格柵鋼架,所述格柵鋼架之間布置微型樁,所述微型樁穿過濕陷性黃土層并深入非濕陷性黃土層。本發明實現了在暗挖硐室內對濕陷性黃土地基進行處理,能有效減少黃土的濕陷量,降低使用期的安全風險。具有結構整體性強、施工質量易保證、對周邊環境影響小的優點,有效拓展了在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區修建地下硐室的條件。
本發明授權地下硐室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結構及施工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地下硐室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施工方法,包括地下硐室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硐室,所述硐室上施做初期支護(1)和超前支護(2),所述初期支護(1)腳部打設鎖腳錨桿(3);所述初期支護(1)設有格柵鋼架,所述格柵鋼架之間布置微型樁(5),所述微型樁(5)穿過濕陷性黃土層并深入非濕陷性黃土層; 所述微型樁(5)有樁基主筋(9),所述樁基主筋(9)與所述格柵鋼架焊接為一體; 所述初期支護(1)在所述格柵鋼架的迎土側和背土側設置有鋼筋網片; 所述格柵鋼架包括多條格柵主筋(7)和多條格柵U型筋(8),所述格柵主筋(7)之間通過所述格柵U型筋(8)相互焊接,所述格柵主筋(7)與所述樁基主筋(9)相互焊接; 所述的地下硐室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施工方法,將硐室分作Ⅰ部、Ⅱ部、Ⅲ部和Ⅳ部共四個部分進行施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施做Ⅰ部超前支護(2),開挖Ⅰ部土體,施做初期支護(1)及臨時中隔墻(4); 具體是施做Ⅰ部的超前支護(2),注漿加固地層,預留核心土,開挖Ⅰ部的土體,施做Ⅰ部的初期支護(1)及臨時中隔墻(4),并在初期支護(1)腳部打設鎖腳錨桿(3); 步驟二:開挖Ⅱ部土體,施做初期支護(1)及臨時中隔墻(4),并在硐室內部施做微型樁(5)地基加固; 具體是開挖Ⅱ部的土體,施做Ⅱ部的初期支護(1)及臨時中隔墻(4),并在初期支護(1)格柵鋼架之間施工微型樁(5)進行地基處理; 步驟三:施做Ⅲ部超前支護(2),開挖Ⅲ部土體,施做初期支護(1)及臨時中隔墻(4);具體是施做Ⅲ部的超前支護(2),注漿加固地層,預留核心土,開挖Ⅲ部的土體,施做Ⅲ部的初期支護(1)及臨時中隔墻(4),并在初期支護(1)腳部打設鎖腳錨桿(3); 步驟四:開挖Ⅳ部土體,施做初期支護(1)及臨時中隔墻(4),并在硐室內部施做微型樁(5)地基加固; 具體是開挖Ⅳ部的土體,施做Ⅳ部的初期支護(1)及臨時中隔墻(4),并在初期支護(1)格柵鋼架之間施工微型樁(5)進行地基處理; 步驟五:分段拆除臨時中隔墻(4),施做二次襯砌(6)混凝土; 具體是從上至下依次分段拆除臨時中隔墻(4),施做二次襯砌(6)混凝土。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300308 天津市濱海新區自貿試驗區(空港經濟區)東七道109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