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宏元聚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楊逸凡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安徽宏元聚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基于舒適度的代謝艙人體數據測量方法及系統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6035559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29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310052126.2,技術領域涉及:A61B5/083;該發明授權一種基于舒適度的代謝艙人體數據測量方法及系統是由楊逸凡;王遠;畢安安;周真友;金海英;劉睿德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3-02-02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基于舒適度的代謝艙人體數據測量方法及系統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一種基于舒適度的代謝艙人體數據測量方法及系統,包括數據采集系統,用于獲取艙室內PMV指數參數;PMV指數數據處理系統,用于根據PMV指數計算標準建立PMV指數計算模型,根據非線性規劃方程確定溫度和空氣流速;代謝數據處理系統,用于按照溫度和空氣流速確定空氣體積V的值,同時更新后的空氣體積V的值計算能量消耗率MR;控制模塊,用于按照溫度和空氣流速調整艙室內空調系統的溫度和風速。本發明解決了PMV指數計算模型和代謝艙系統相互制約的關系,同時可檢測代謝艙室內PMV指數值,進而可對艙室內環境進行調節,保證系統檢測時受試者保持在熱中性環境中,提高檢測代謝數據的準確性。
本發明授權一種基于舒適度的代謝艙人體數據測量方法及系統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基于舒適度的代謝艙人體數據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將平均熱感覺指數計算模型引入代謝艙系統測量中,用于確保受試者在代謝數據測量時始終處于熱中性狀態,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00,利用平均熱感覺指數計算模型計算平均熱感覺指數,平均熱感覺指數計算模型包括以下參數:溫度t、空氣流速v、人體代謝率M、人體對外做功W、輻射溫度tr、相對濕度RH以及艙室內受試者的服裝熱阻Icl,其中輻射溫度tr、艙室內受試者的服裝熱阻Icl為常數,相對濕度RH、溫度t、空氣流速v分別從代謝艙系統中的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風速探頭獲取,人體代謝率M從代謝艙系統測量實時獲取,人體對外做功W基于受試者運動狀態來確定,計算得到的平均熱感覺指數結合設定的閾值P,用于判斷受試者是否處于熱中性狀態; 步驟S200,推算人體代謝率M的預測值M′:當受試者體力活動發生改變,進入非熱中性狀態后,根據受試者的運動狀態,推算人體代謝率M的預測值M′; 步驟S300,溫度和空氣流速的預調節:當受試者體力活動發生改變時,首先獲取此時代謝艙室內溫度t、空氣流速v、輻射溫度tr、艙室內受試者的服裝熱阻Icl以及相對濕度RH,然后將根據受試者運動狀態變化確定人體對外做功W1以及人體代謝率M的預測值M1′,輸入步驟S100的平均熱感覺指數計算模型后求解非線性規劃方程得出預測溫度t′和預測空氣流速v′,非線性規劃方程包括目標函數和滿足條件,目標函數用于限制溫度t、空氣流速v的改變量最小,滿足條件用于確定代謝艙室內的平均熱感覺指數始終處于設定閾值P之內,求解得到的預測溫度t′和預測空氣流速v′,用于調節空調系統的溫度和風速; 步驟S400,空調系統的預調節以及計算預調節后的平均熱感覺指數:按照步驟S300得出的預測溫度t′和預測空氣流速v′調整代謝艙室內空調系統的溫度和風速;待代謝艙系統穩定后,首先通過代謝艙系統獲取受試者運動狀態變化后的人體代謝率M1,然后將根據受試者運動狀態變化確定的人體對外做功W1以及人體代謝率M1、預測溫度t′、預測空氣流速v′,輸入平均熱感覺指數計算模型確定預調節后平均熱感覺指數值P1; 步驟S500,檢測預調節結果:將步驟S400確定的預調節后平均熱感覺指數值P1與設定閾值P相比較,判斷受試者是否處于熱中性狀態,處于熱中性狀態則結束調整,在預測溫度t′和預測空氣流速v′環境下進行人體代謝率M的測量;不處于熱中性狀態則進入步驟S600; 步驟S600,空調系統的極值調節:將步驟S400獲取的人體代謝率M1和人體對外做功W1輸入平均熱感覺指數計算模型后求解的|PMV|極值,獲得極值溫度t″和極值空氣流速v″,按照極值溫度t″和極值空氣流速v″調整艙室內空調系統的溫度和風速,在極值溫度t″和極值空氣流速v″環境下進行人體代謝率M的測量。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安徽宏元聚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習友路2666號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研發樓輔樓F202室;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