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上海海關工業品與原材料檢測技術中心張玉澤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東華大學;上海海關工業品與原材料檢測技術中心申請的專利一種纖維須條的并條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20210996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12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510696389.6,技術領域涉及:D01H5/02;該發明授權一種纖維須條的并條方法是由張玉澤;陳慶東;王姜;丁倩;方敬兵;曾泳春;汪軍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5-05-28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纖維須條的并條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屬于紡紗技術裝備領域,公開了一種纖維須條的并條方法,該方法是在纖維須條沿前后方向水平運行的過程中,于纖維須條的運行路徑上的固定位置,對纖維須條按“施加作用力F1→停止施加作用力→施加作用力F2→停止施加作用力”的順序進行周期性重復操作;固定位置位于并條機的前羅拉和中羅拉之間,前羅拉的壓力為80?250N,中羅拉的壓力為150?300N;作用力F1為使纖維須條水平向左轉移的作用力,作用力F2為使纖維須條水平向右轉移的作用力。本發明在降低纖維損傷的同時避免出現意外牽伸、牽伸不良,使得成紗條干較好,強力較高。
本發明授權一種纖維須條的并條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纖維須條的并條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纖維須條沿前后方向水平運行的過程中,于纖維須條的運行路徑上的固定位置,對纖維須條按“施加作用力F1→停止施加作用力→施加作用力F2→停止施加作用力”的順序進行周期性重復操作; 固定位置位于并條機的前羅拉和中羅拉之間,前羅拉的壓力為80-250N,中羅拉的壓力為150-300N,前羅拉的線速度與中羅拉的線速度的比值為3-8; 前羅拉和中羅拉沿前后方向間距排列,二者之間設有上柔性針帶和下柔性針帶; 上柔性針帶沿逆時針方向運行,下柔性針帶沿順時針方向運行; 上柔性針帶上設有多排針齒Ⅰ和多排針齒Ⅱ,同一排針齒Ⅰ或同一排針齒Ⅱ沿上柔性針帶的寬度方向間隔排列,相鄰兩排針齒Ⅰ和針齒Ⅱ沿上柔性針帶的長度方向交替間隔排列; 下柔性針帶上設有多排針齒Ⅲ和多排針齒Ⅳ,同一排針齒Ⅲ或同一排針齒Ⅳ沿上柔性針帶的寬度方向間隔排列,相鄰兩排針齒Ⅲ和針齒Ⅳ沿下柔性針帶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 針齒Ⅰ和針齒Ⅲ共同對纖維須條施加作用力F1,作用力F1為使纖維須條水平向左轉移的作用力; 針齒Ⅱ和針齒Ⅳ共同對纖維須條施加作用力F2,作用力F2為使纖維須條水平向右轉移的作用力; 當針齒Ⅰ運行至最下方時,針齒Ⅰ豎直向下,針齒Ⅰ與上柔性針帶的邊緣的最小距離沿著上柔性針帶的運行方向逐漸增大,針齒Ⅲ同步運行至最上方,針齒Ⅲ豎直向上,針齒Ⅲ與下柔性針帶的邊緣的最小距離沿著下柔性針帶的運行方向逐漸增大,針齒Ⅰ與針齒Ⅲ相互交叉,呈一左一右錯位排列; 當上柔性針帶的無針段運行至最下方時,下柔性針帶的無針段同步運行至最上方; 當針齒Ⅱ運行至最下方時,針齒Ⅱ豎直向下,針齒Ⅱ與上柔性針帶的邊緣的最小距離沿著上柔性針帶的運行方向逐漸減小,針齒Ⅳ同步運行至最上方,針齒Ⅳ豎直向上,針齒Ⅳ與下柔性針帶的邊緣的最小距離沿著下柔性針帶的運行方向逐漸減小,針齒Ⅱ與針齒Ⅳ相互交叉,呈一左一右錯位排列; 同一排針齒Ⅰ或同一排針齒Ⅱ沿上柔性針帶的寬度方向的間距為0.05-0.1mm,相鄰兩排針齒Ⅰ和針齒Ⅱ沿上柔性針帶的長度方向的間距為1.1-5.6mm,同一排針齒Ⅲ或同一排針齒Ⅳ沿下柔性針帶的寬度方向的間距為0.05-0.1mm,相鄰兩排針齒Ⅲ和針齒Ⅳ沿下柔性針帶的長度方向的間距為1.1-5.6mm; 針齒Ⅰ與上柔性針帶的交線延長線以及針齒Ⅱ與上柔性針帶的交線延長線均與上柔性針帶的邊緣線呈15-20°夾角,針齒Ⅲ與下柔性針帶的交線延長線以及針齒Ⅳ與下柔性針帶的交線延長線均與下柔性針帶的邊緣線呈15-20°夾角; 針齒Ⅰ、針齒Ⅱ、針齒Ⅲ和針齒Ⅳ均為不規則直角扇形板,不規則直角扇形由兩條線段和一條弧線組成,兩條線段的一端連接,另一端分別與一條弧線的兩端連接,兩條線段相互垂直;針齒Ⅰ和針齒Ⅱ沿上柔性針帶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為5.5-11.2mm,針齒Ⅲ和針齒Ⅳ沿下柔性針帶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為5.5-11.2mm;針齒Ⅰ、針齒Ⅱ、針齒Ⅲ和針齒Ⅳ的齒高為3-5mm。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東華大學;上海海關工業品與原材料檢測技術中心,其通訊地址為:201620 上海市松江區人民北路2999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