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金城建設有限公司;山東泰翔設備安裝有限公司王開鵬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山東金城建設有限公司;山東泰翔設備安裝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建筑外墻保溫防火一體化逆作施工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20443765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16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510951063.3,技術領域涉及:E04B2/00;該發明授權建筑外墻保溫防火一體化逆作施工方法是由王開鵬;李子展;李新剛;王鈺棟;于祥堅;張嘉;李剛;武玉杰;郭靜;王一帆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5-07-10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建筑外墻保溫防火一體化逆作施工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屬于建筑防護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建筑外墻保溫防火一體化逆作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留設預埋塊;S2、安裝L型角碼支撐組件與挑掛組件;S3、安裝內支撐墊塊與鉆孔;S4、安裝防火板并加固;S5、灌注聚氨酯發泡保溫漿料;S6、拆除回收;S7、外墻飾面層施工。本發明能夠提升建筑外墻的保溫防火性能,縮短施工流程,提高對復雜造型墻面和超高層建筑的施工適應性,解決了傳統工藝中熱橋顯著、工序繁瑣、錨固不牢等技術難題。
本發明授權建筑外墻保溫防火一體化逆作施工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建筑外墻保溫防火一體化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留設預埋塊(1) 砌筑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內設置有若干預埋塊(1); S2、安裝L型角碼支撐組件(3)與挑掛組件(4) 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砌筑完成后,在預埋塊(1)上鉆孔并安裝L型角碼支撐組件(3),L型角碼支撐組件(3)與預埋塊(1)之間設置有隔熱墊塊(5); L型角碼支撐組件(3)遠離隔熱墊塊(5)的一端設置有若干組挑掛組件(4),挑掛組件(4)包含上部卡槽(401)、下部卡槽(402)和調節板(403); S3、安裝內支撐墊塊(6)與鉆孔 在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上鉆孔形成若干穿墻螺栓孔,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靠近L型角碼支撐組件(3)的一側配合穿墻螺栓孔設置有若干內支撐墊塊(6); S4、安裝防火板(7)并加固 在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一側安裝防火板(7),防火板(7)一側抵靠在內支撐墊塊(6)上,防火板(7)上配合穿墻螺栓孔設置有若干螺桿定位孔; 在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最底層鋪設防滲板(8),鋪設完成后安裝最底層的防火板(7),最底層的防火板(7)底端抵靠在防滲板(8)上,最底層的防火板(7)頂端卡接在挑掛組件(4)的下部卡槽(402)中; 依次穿過最底層的防火板(7)、內支撐墊塊(6)和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安裝穿墻螺桿(9); 最底層的防火板(7)安裝完成后,由下至上依次安裝若干組標準層的防火板(7),標準層的防火板(7)底端卡接在挑掛組件(4)的上部卡槽(401)中,標準層的防火板(7)頂端卡接在挑掛組件(4)的下部卡槽(402)中; 依次穿過標準層的防火板(7)、內支撐墊塊(6)和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安裝穿墻螺桿(9); 穿墻螺桿(9)兩端分別設置有防脫固定卡一(10)和防脫固定卡二(11),防脫固定卡一(10)內配合防火板(7)設置有加固木方一(12),防脫固定卡二(11)內配合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設置有加固木方二(13),調整防脫固定卡一(10)和防脫固定卡二(11)使防火板(7)的垂直度與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的垂直度一致,調整完成后緊固防脫固定卡一(10)和防脫固定卡二(11),使加固木方一(12)抵靠在防火板(7)上、加固木方二(13)抵靠在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上; S5、灌注聚氨酯發泡保溫漿料 加氣混凝土砌塊墻(2)與防火板(7)之間形成灌注空腔,從灌注空腔底部向頂部分層灌注聚氨酯發泡保溫漿料,每層灌注聚氨酯發泡保溫漿料的高度在450-500mm之間; 聚氨酯發泡保溫漿料固化后與防火板(7)貼合,形成保溫防火一體化層; S6、拆除回收 拆除加固木方一(12)、加固木方二(13)、防脫固定卡一(10)、防脫固定卡二(11)和穿墻螺桿(9),用聚氨酯發泡膠填充穿墻螺栓孔和螺桿定位孔; S7、外墻飾面層施工 在防火板(7)外側涂刷外墻漆。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山東金城建設有限公司;山東泰翔設備安裝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255086 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魯泰大道30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