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灣區特大橋養護技術中心;山東大學;江蘇中礦大正表面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華文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中國礦業大學;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灣區特大橋養護技術中心;山東大學;江蘇中礦大正表面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纜索防護材料耐火測試的小型局部明火試驗裝置及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20064552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09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510533704.3,技術領域涉及:G01N31/12;該發明授權纜索防護材料耐火測試的小型局部明火試驗裝置及方法是由華文;陳偉;周旭東;林春金;葉繼紅;李毅;康壯蘇;姜健;許麗麗;王西利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5-04-27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纜索防護材料耐火測試的小型局部明火試驗裝置及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了纜索防護材料耐火測試的小型局部明火試驗裝置及方法,所述裝置包括試驗爐系統、纜索模型和溫度監測系統;試驗爐系統包括試驗爐、風機子系統和燃氣子系統;纜索模型包括鋼筒型纜索模型與索股拼裝型纜索模型;通過溫度監測系統、計算機以及控制器的共同作用來實現爐內溫度的實時監測與調控。本發明能夠模擬真實火災場景下橋梁纜索的局部高溫暴露環境,快速檢測纜索模型防護材料的耐火性能,具有操作便捷、移動方便、精準控溫、體積小巧及耗氣量低等特點。
本發明授權纜索防護材料耐火測試的小型局部明火試驗裝置及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纜索防護材料耐火測試的小型局部明火試驗裝置的試驗方法,涉及纜索局部真火試驗,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試驗爐系統,包括試驗爐1、風機子系統和燃氣子系統,所述試驗爐1為一面開口其余面封閉的立方體結構,其開口對準鋼筒型或索股拼裝型的纜索模型2; 模型支座3,布置在試驗爐1開口外側用于固定纜索模型2; 噴火燃燒器18,矩形陣列式分布在試驗爐1內部;燃氣子系統和風機子系統分別為噴火燃燒器18提供燃氣和空氣使兩者以非預混燃燒的形式混合后形成火焰; 溫度監測系統,包括布置于噴火燃燒器18上方的鎧裝熱電偶17和布置于纜索模型2各測點的熱電偶,所述鎧裝熱電偶17和熱電偶分別與溫度數據采集儀6連接;燃氣子系統和風機子系統能夠根據溫度數據采集儀6獲得的數據,通過調節燃氣供給量以及送風頻率來實現爐溫動態控制; 所述纜索模型2為索股拼裝型時,其包括: 纜索試驗模型20,其截面直徑根據足尺纜索等比縮小,最大能夠達到1500mm,所述纜索試驗模型20由多束相互平行、相同長度且兩端對齊的索股23通過若干環形鋼制抱箍21鎖緊固定組成,所述索股23的縮小比例與纜索試驗模型20的縮小比例一致,且所述索股23由多束細鋼絲擠圓而成并且在其兩端及中間位置通過鋼制扎帶錯開綁扎固定細鋼絲,以降低纜索試驗模型20的孔隙率,使其接近真實纜索孔隙率; 熱電偶,焊接于纜索試驗模型20內部的若干索股23的測點表面,并通過索股23之間的間隙引出,裸露在纜索試驗模型20之外的熱電偶表面加裝鋼墊片用以隔離火焰;焊接有熱電偶的索股23根據目標測點位置在纜索試驗模型20內按順序擺放定位; 鋼絲22,纏繞于纜索試驗模型20表面防止火焰直接接觸纜索試驗模型20; 所述纜索模型2為鋼筒型時,其溫度測點布置于纜索模型2迎火面防火材料的外表面、鋼筒外壁以及鋼筒內壁,纜索模型2防火材料外表面測點處的熱電偶表面加裝鋼墊片,以減少直接受火對熱電偶的損害,避免熱對流影響測量準確性; 所述試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制作纜索模型2,在纜索模型2各溫度測點處布置熱電偶; 步驟二,根據纜索模型2迎火面受火區域溫度場與目標溫度場預留模型支座3與試驗爐1間距,將模型支座3放置于指定位置,將纜索模型2移動至模型支座3內,確保纜索模型2的迎火面與試驗爐1的開口面平行對齊; 步驟三,將纜索模型2的熱電偶和試驗爐1內的鎧裝熱電偶17分別與溫度數據采集儀6連接,風機子系統和燃氣子系統連接適配的控制器4,將溫度數據采集儀6和控制器4分別與計算機5連接;利用鎧裝熱電偶(17)和布置于纜索模型(2)各測點的熱電偶,實時監測試驗過程中爐溫和纜索模型(2)各測點的溫度變化; 步驟四,根據設置的目標升溫曲線,預先通過控制器4設置風機子系統的送風頻率與燃氣子系統的閥門開度,并點燃火焰; 步驟五,每間隔一段時間,由溫度監測系統獲取各測點溫度并將數據傳輸至計算機5,將數據與目標升溫曲線對比,根據設定的目標溫升曲線得到所需調節的燃氣供給量與送風頻率后,通過控制器4實時調整風機子系統送風頻率與燃氣子系統的閥門開度,實現試驗全過程爐溫的實時動態監測與調控,確保試驗在精確的溫度條件下進行;復刻真實火災場景下橋梁纜索的非均勻高溫暴露環境,能更好地模擬橋梁火災事故中纜索的實際受火情況; 步驟六,當達到預定溫度或受火時間后,停止試驗,基于纜索模型2各測點的溫升曲線,分析防護材料耐火性能; 步驟七,更換不同防火材料的纜索模型2,進行多次試驗分析,最終比選出最優纜索防護材料。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中國礦業大學;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灣區特大橋養護技術中心;山東大學;江蘇中礦大正表面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221116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大學路1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