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西電電力系統有限公司;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劉安東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西安西電電力系統有限公司;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微電網孤島系統供電穩壓方法、系統及設備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20262468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02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510756665.3,技術領域涉及:H02J3/24;該發明授權一種微電網孤島系統供電穩壓方法、系統及設備是由劉安東;任軍輝;劉大鵬;鄒蘊韜;張樹楠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5-06-09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微電網孤島系統供電穩壓方法、系統及設備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涉及微電網穩壓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電網孤島系統供電穩壓方法、系統及設備,根據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輸出功率、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轉子運動方程和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交流電壓確定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耦合項,針對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耦合問題,將計算得到的解耦項分別施加在同步發電機控制環路與虛擬同步發電機控制環路中,有效抑制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功角變化,當用電負載有功功率突增時,確保微電網孤島系統電壓持續穩定,提升微電網孤島系統穩定性。
本發明授權一種微電網孤島系統供電穩壓方法、系統及設備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微電網孤島系統供電穩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計算SG-VSG并聯供電系統輸電線路的并聯導納參數; S2、根據SG-VSG并聯供電系統輸電線路的并聯導納參數計算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輸出功率; S3、根據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輸出功率構建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轉子運動方程; S4、計算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視在功率; S5、根據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視在功率和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輸出功率,計算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耦合功率; S6、根據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耦合功率計算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交流電壓; S7、根據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輸出功率、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轉子運動方程和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交流電壓計算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解耦項,并將計算得到的所述解耦項疊加至SG-VSG并聯供電系統; 所述步驟S3具體為: 根據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輸出功率,構建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轉子運動方程: 其中,Jsv為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等效虛擬慣量,為同步發電機與虛擬同步發電機之間的角加速度,為同步發電機與虛擬同步發電機之間的功角差,TM為SG-VSG并聯供電系統等效機械轉矩,TE為SG-VSG并聯供電系統等效電磁轉矩,Js為同步發電機的慣量系數,Jv為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虛擬慣量系數,Dps為同步發電機的阻尼系數,Dpv為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虛擬阻尼系數,t為時間,ωs為同步發電機的角頻率采樣值,ωv為虛擬同步發電機的角頻率采樣值,ω0為SG-VSG并聯供電系統初始角頻率; 所述步驟S7包括: S71、根據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輸出功率、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轉子運動方程和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交流電壓,確定施加在同步發電機控制環路的d-q解耦電流項: 其中,i SG_d為施加在同步發電機控制環路上的d軸解耦電流項,i SG_q為施加在同步發電機控制環路上的q軸解耦電流項;u ac為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瞬時交流電壓,u v為虛擬同步發電機的瞬時輸出電壓;Es為同步發電機的輸出電壓;Gss為第一線路與用電負載并聯導納Yss的電導;Bss為第一線路與用電負載并聯導納Yss的電納;δsv為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功角,Ysv為第一線路與第二線路并聯導納;為第一線路與第二線路并聯導納Ysv的相角; S72、根據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輸出功率、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轉子運動方程和SG-VSG并聯供電系統的交流電壓,確定施加在虛擬同步發電機控制環路的解耦功率項: 其中,P decoupling為施加在虛擬同步發電機控制環路上的有功功率解耦項,Gvv為第二線路與用電負載并聯導納Yvv的電導,Bvv為第二線路與用電負載并聯導納Yvv的電納,Q decoupling為施加在虛擬同步發電機控制環路上的無功功率解耦項。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西安西電電力系統有限公司;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710076 陜西省西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西三環西輔道2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