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吳振田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廣東電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5G的電力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支撐輸配用電方法及系統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4580836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29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210052945.2,技術領域涉及:G06Q10/0631;該發明授權一種5G的電力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支撐輸配用電方法及系統是由吳振田;尹震超;楊志花;李森林;王秀竹;羅崇立;鐘震宇;呂靈智;劉煒倫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2-01-18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5G的電力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支撐輸配用電方法及系統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了一種5G的電力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支撐輸配用電方法及系統,包括:利用統一資源建模模塊對運營商側和電力側的資源進行建模和關聯;電力資源管理模塊基于統一資源建模模塊提供的模型和資源庫,向電網管理人員提供全電網用于共建共享的資源全視圖列表;基于資源全視圖列表,外部企業需求管理模塊通過開放的接口,面向外部企業提供信息、需求的查詢和登記。本發明優化了尋址過程,精準匹配需求,增加了共建共享建設速度,提升了效率,有效促進5G與電力需求的匹配;對無人機的傳輸模式提供了基于5G實時回傳的方式;基于運營商信號質量和電力資源的匹配,靈活根據具體用電業務的需求,進行建站規劃,提供了基于5G的具體的業務優化方式。
本發明授權一種5G的電力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支撐輸配用電方法及系統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5G的電力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支撐輸配用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統一資源建模模塊100對運營商側和電力側的資源進行建模和關聯,并向電力資源管理模塊200提供基本的模型庫和資源庫; 所述電力資源管理模塊200基于所述統一資源建模模塊100提供的模型和資源庫,向電網管理人員提供全電網用于共建共享的資源全視圖列表; 基于所述資源全視圖列表,外部企業需求管理模塊300通過開放的接口,面向外部企業提供信息、需求的查詢和登記; 對所述運營商側和電力側的資源進行建模包括, 所述運營商側對不同類型的基站和傳輸設備進行建模包括:基站的功率、位置、總功耗、取電形式、預期覆蓋范圍,傳輸設備的位置、數量、規格、功耗; 所述電力側對變電、配電設施、光纜、管廊資源進行建模包括:電氣設施的大小、規格、地理位置、所屬饋線、取電半徑、供電形式,光纜的長度、規格、AZ端,管廊的截面積、長度; 對所述運營商側和電力側的資源進行建模還包括利用三維建模策略對資源數據進行建模,并形成可視化視圖展示; 所述關聯方式包括, 基于已經進行共建共享合作的電網企業-運營商合作案例,根據一個場景對象,對雙方設備進行關聯,每個運營商的設備都會有相應的供電設備,以及實際功率的計算,所述實際功率的計算公式為: P=UI 其中,P表示實際功率,U表示實際電壓,I表示實際電流; 若所述運營商設備所使用的光纜和管廊是電力側的資源,也會進行關聯; 所述外部企業需求管理模塊300根據外部企業需求與所述資源全視圖列表進行匹配,其匹配規則包括, 對運營商側的設備用電相關指標和電力側的供電指標進行匹配,只有運營商側設備在電力側設備的預設供電范圍內,且總功耗不超過預設供電設備余量,供電形式匹配,推薦其作為共建共享的合作點,否則視兩方設備的差異處,判斷解決方案,所述運營商側的設備用電相關指標包括功率、總功耗、地理位置,所述電力側的供電指標包括供電功率、位置、取電半徑、供電形式; 根據所述可視化視圖監測判斷配電房差動保護業務的無線接入盲區以及信號盲區包括, 基于全網變電站、配電房、光伏設施的電力相關站點的地理位置和運營商的可視化視圖,判斷:如果電力站點的附近,長時間內可視化視圖顏色淺于預設深度,表示信號較弱,即推薦其為增強信號覆蓋的需求點,所述長時間為1個月以上的時間; 所述統一資源建模模塊100電力側的資源數據來源包括, 利用無人機進行巡檢,其包括超低空、超視距的安全飛行以及高精度的導航定位技術; 所述無人機在勻速飛行中保持1080p清晰度回傳數據的帶寬達到32Mbits,且回傳接入點至少20km一個,通過系統的饋線臺賬,每隔15km選定指定桿塔,匹配桿塔的就近變電站或配電房信息,支撐運營商建設基站。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廣東電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510080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836號1座3201-3206室;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