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陳景玉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聚丙烯裝置的擠壓造粒生產工藝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6442422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22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310465999.6,技術領域涉及:B29B9/06;該發明授權一種聚丙烯裝置的擠壓造粒生產工藝是由陳景玉;劉春平;李瓊;崔璐豪;劉笑宇;英鋒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3-04-26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聚丙烯裝置的擠壓造粒生產工藝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涉及一種聚丙烯裝置的擠壓造粒生產工藝,采用的擠壓機輸出端設置有造粒模板及用于切割產生粒料的切刀,擠壓機的輸出管線下游連接固液分離器,固液分離器的一側連接干燥器、底部連接切粒水箱,輸出管線上設置有主管路切斷閥V2,所述輸出管線上連接有能使切刀產生的粒料直接輸往切粒水箱的跨線,跨線上設置有旁路切斷閥V1;主管路切斷閥V2與旁路切斷閥V1、擠壓機均受控于同一DCS連鎖系統,擠壓機設置有用以判斷產出物料合格與否的判斷系統,在該判斷系統判斷物料不合格時,DCS連鎖系統控制主管路切斷閥V2關閉,旁路切斷閥V1打開,在判斷系統判斷物料合格時,DCS連鎖系統控制主管路切斷閥V2打開,旁路切斷閥V1關閉。
本發明授權一種聚丙烯裝置的擠壓造粒生產工藝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聚丙烯裝置的擠壓造粒生產工藝,采用的擠壓機輸出端設置有造粒模板及用于切割產生粒料的切刀,擠壓機的輸出管線下游連接固液分離器,固液分離器的一側連接干燥器、底部連接切粒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管線上設置有主管路切斷閥V2,所述輸出管線上連接有能使切刀產生的粒料直接輸往切粒水箱的跨線,該跨線上設置有旁路切斷閥V1; 所述主管路切斷閥V2與旁路切斷閥V1、擠壓機均受控于同一DCS連鎖系統,所述擠壓機設置有用以判斷產出物料合格與否的判斷系統,在該判斷系統判斷物料不合格時,DCS連鎖系統控制主管路切斷閥V2關閉,旁路切斷閥V1打開,在判斷系統判斷物料合格時,DCS連鎖系統控制主管路切斷閥V2打開,旁路切斷閥V1關閉; 所述的判斷系統通過擠壓機進刀風壓與切刀轉速關系曲線和或造粒模板上的壓力參數變化對物料合格與否進行判斷; 所述的判斷系統通過擠壓機進刀風壓與切刀轉速關系曲線對物料合格與否進行判斷時,在擠壓機初期生產出了外觀合格的產品前提下,根據實際生產情況,標定其控制函數關系如下: f1=q-0.355n+0.797, 其中, f1——進刀風壓,MPag, q——進料量,th, n——切刀轉速,rmin, 控制系統記錄f1、q、n的數據,在60秒內每隔1秒統計1次,分別對應統計為數集F={f1m|m=1,2,3……59,60},Q={qm|m=1,2,3……59,60},N={nm|m=1,2,3……59,60}, 設f1m’=qm-0.355nm+0.797,F={f1m’-f1m|m=1,2,3……59,60},其變量服從X~N(μ,σ2),若數學期望μ14,或方差σ20.45,則認為此時存在生產工況偏離大,有生產出不合格粒料的風險;此時通過DCS連鎖系統,打開跨線切斷閥V1,關閉主管路切斷閥V2,同時發出警報; 所述的判斷系統通過造粒模板上的壓力參數變化對物料合格與否進行判斷時,在造粒模板上設置壓力傳感器,該壓力傳感器由多個壓阻傳感器組合構成,與DCS連鎖系統電信號連接,實時檢測造粒模板表面各處的分布壓力; 對每個壓阻傳感器獨立編號,將其編號記錄數據集W={w∣w=1,2,3,……n},同一時刻,每個壓阻傳感器傳回的壓力均記錄為對應數據集T={tw∣w=1,2,3,……n};如果數據集T的標準差高于0.24,即標記數據u=1,否則標記數據u=0;壓阻傳感器每隔1秒記錄一次數據,以1分鐘內數據之加和為,若數集12則認為切刀與造粒模板之間壓力不均勻,有產生廢料的風險,此時通過DCS連鎖系統,打開跨線切斷閥V1,關閉主管路切斷閥V2,同時發出警報。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315103 浙江省寧波市高新區院士路660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