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白翔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山西省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申請的專利一種基于碳排放流的低碳規劃方法及終端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8607816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12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410554982.2,技術領域涉及:G06Q10/0631;該發明授權一種基于碳排放流的低碳規劃方法及終端是由白翔;李華健;蘇珈;許銀亮;劉稼瑾;桑林衛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4-05-07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基于碳排放流的低碳規劃方法及終端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碳排放流的低碳規劃方法及終端,根據制氫廠成本模型、配電網成本模型構建初始成本模型;以制氫廠成本以及配電網成本最小為目標求解初始成本模型得到潮流分布數據以及初始最小成本;根據潮流分布數據計算每個制氫廠對應的碳排放數據;在初始成本模型中加入碳成本模型得到目標成本模型;以制氫廠成本、配電網以及碳成本最小求解目標成本模型,得到更新后的潮流分布數據以及更新最小成本;根據更新后的潮流分布數據計算每個制氫廠對應的更新碳排放數據;判斷更新最小成本與初始最小成本之間的差是否小于預設值,若是,則輸出更新后的潮流分布數據、更新最小成本以及更新碳排放數據。本發明提高了計算出的碳排放值的準確性。
本發明授權一種基于碳排放流的低碳規劃方法及終端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基于碳排放流的低碳規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根據制氫廠成本模型、配電網成本模型構建初始成本模型; 以制氫廠成本最小以及配電網成本最小為目標求解所述初始成本模型,得到潮流分布數據以及初始最小成本; 根據所述潮流分布數據計算每個制氫廠對應的碳排放數據; 在所述初始成本模型中加入碳成本模型得到目標成本模型; 以制氫廠成本最小、配電網成本最小以及碳成本最小求解所述目標成本模型,得到更新后的潮流分布數據以及更新最小成本; 根據更新后的潮流分布數據計算每個制氫廠對應的更新碳排放數據; 判斷所述更新最小成本與所述初始最小成本之間的差是否小于預設值,若是,則輸出所述更新后的潮流分布數據、更新最小成本以及更新碳排放數據; 所述根據制氫廠成本模型、配電網成本模型構建初始成本模型包括: 構建配電網約束以及氫能生產約束; 所述構建氫能生產約束包括: 分別構建藍氨生產約束以及綠氨生產約束; 所述判斷所述更新最小成本與所述初始最小成本之間的差是否小于預設值還包括: 若否,則返回執行所述以制氫廠成本最小、配電網成本最小以及碳成本最小求解所述目標成本模型,得到更新后的潮流分布數據以及更新最小成本步驟; 所述根據所述潮流分布數據計算每個制氫廠對應的碳排放數據之前,包括: S301、構建綠氨生成過程中的碳排放模型; 碳排放流量分布取決于各種資源對節點i的功率注入,對于含有電池儲能的綠氨廠節點,其節點碳密度ρi,t計算如下: 其中,Pj B為進入該節點的功率,為電池的節點碳密度,和分別是電池的碳排放量及儲存電量,分別是電池的充電及放電功率,是電池最初的儲電量;Ωi表示節點i的集合; 綠氨的生產過程碳排放COGreen計算如下: 其中,COEL表示氫氣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COASR表示合成氨過程中的碳排放;與分別為電解槽和合成氨消耗的電量;ρi,t表示節點i在t時刻的碳密度; S302、構建藍氨生成過程中的碳排放模型; 天然氣節點的碳密度與碳勢Rg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是氣體管道分支l的碳密度,fl是分支l的天然氣流,ρw是氣體w的碳密度,fw是注入氣體流量,L是該氣體的低熱值; 灰氨COGrey的生產過程,碳排放包含了甲烷制氫過程的碳排放COSMR和合成氨COASR過程的碳排放; 其中甲烷制氫過程中,包含了消耗天然氣和電量的碳排放,藍氫的碳排放COblue在灰氫的基礎減去了碳捕獲裝置吸收的碳排放量COccs: COblue=COgrey-COccs; 所述根據所述潮流分布數據計算每個制氫廠對應的碳排放數據包括: 根據所述潮流分布數據、綠氨生成過程中的碳排放模型以及藍氨生成過程中的碳排放模型計算每個制氫廠對應的碳排放數據,碳排放數據包括各個設備的碳排放量,不同制氨廠產生的碳排放量。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山西省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其通訊地址為:030032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學府產業園東融街6號中博信息產業園B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