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子江港務有限公司唐楨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江蘇揚子江港務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港口取料移送控制系統及龍門式取料移送裝置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20270912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12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510747891.5,技術領域涉及:B66C13/16;該發明授權一種港口取料移送控制系統及龍門式取料移送裝置是由唐楨;劉濤;施凱達;王磊;遲景成;高漁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5-06-06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港口取料移送控制系統及龍門式取料移送裝置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涉及取料移送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港口取料移送控制系統及龍門式取料移送裝置,包括中控單元,中控單元的數據端分別數據連接車輛識別模塊、三維定位模塊、物料識別模塊、智能取樣控制模塊、取料移送裝置及動態糾正模塊,車輛識別模塊,包含RFID讀卡器、區域檢測傳感器和交通信號控制模塊,用于通過射頻識別與區域檢測協同判斷目標車輛到位狀態。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精準的車輛定位與識別、精確的物料分析、科學的取樣規劃、實時的作業監測調整以及高性能的取料移送裝置,有效解決了傳統港口取料移送作業中定位與識別不準、車輛到位判斷困難、取樣不科學、過程監測缺失和設備性能不足的問題。
本發明授權一種港口取料移送控制系統及龍門式取料移送裝置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港口取料移送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控單元(101),中控單元(101)的數據端分別數據連接車輛識別模塊(102)、三維定位模塊(103)、物料識別模塊(104)、智能取樣控制模塊(105)、取料移送裝置(106)及動態糾正模塊(107); 車輛識別模塊(102),包含RFID讀卡器、區域檢測傳感器和交通信號控制模塊,用于通過射頻識別與區域檢測協同判斷目標車輛到位狀態; 三維定位模塊(103),由四只呈扇形布置的激光測距儀和超聲波傳感器組成,構建車輛三維空間坐標系; 物料識別模塊(104),包含視覺傳感器和超聲波厚度檢測陣列,其中,視覺傳感器通過光譜分析識別物料種類并輸出對應密度參數,超聲波厚度檢測陣列構建物料分布三維模型,物料種類識別后將物料種類識別結果輸出至智能取樣控制模塊(105); 智能取樣控制模塊(105),包括:取樣總量計算單元,動態路徑規劃單元和取樣參數設定單元; 取料移送裝置(106),通過智能取樣控制模塊(105)控制并進行物料的取樣與移送收集: 動態糾正模塊(107),包括數據采集單元、圖像分析單元、異常預警單元、取料量計算單元和取料進程控制單元; 所述取樣總量計算單元,用于基于物料種類對應的密度參數和三維模型體積計算取樣總質量,具體步驟為:識別物料種類,從密度參數數據庫D中獲取該物料種類對應的密度D(s),獲取物料三維模型體積V,計算取樣總質量M; M=D(s)×V×U U為取樣工作人員設定的取樣比例,U≤0.1; 動態路徑規劃單元,用于根據物料厚度分布生成取樣路徑,所述取樣路徑包括取樣點的總量、取樣點的三軸位置、每個取樣點下的取樣分量,具體步驟為: 計算物料厚度與平均厚度的方差σ2,結合基于統計學顯著性水平確定的經驗系數α和最小取樣數量閾值Nmin,通過公式N=max(Nmin,[α×σ2])確定取樣點總數N; 將物料三維空間劃分為網格,計算每個網格內物料平均厚度hj,采用貪心算法選擇厚度變化大區域的網格中心作為取樣點,確定第i個取樣點的三軸位置(xi,yi,zi); 計算第i個取樣點附近的物料質量占總物料質量的比值P i,確定第i個取樣點的取樣分量mi; mi=P i×M; 取樣參數設定單元,用于基于三維分布模型的物料厚度、密度及分配取樣量,動態計算取料移送裝置(106)進行物料取樣時的切入角θ、行進速度v及振動幅度A; 切入角θ計算時,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θ=a0+a1h+a2ρ+a3m計算,其中a0,a1,a2,a3是通過實驗數據擬合得到的系數; 行進速度v計算時,基于不少于1000組實驗數據訓練的人工神經網絡模型,以物料厚度h、密度ρ和分配取樣量m為輸入; 振動幅度A計算時,利用模糊邏輯推理系統,根據物料厚度、密度和分配取樣量的模糊化結果及預設模糊規則進行推理,經過去模糊化處理得到振動幅度A。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江蘇揚子江港務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214500 江蘇省泰州市靖江經濟開發區六助港路2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