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湯寄予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鄭州大學申請的專利3D打印混凝土界面張拉強度測試試件成型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5639039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05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211349263.4,技術領域涉及:G01N1/28;該發明授權3D打印混凝土界面張拉強度測試試件成型方法是由湯寄予;馮虎;程站起;楊林;房棟;龐育陽;谷志強;魏東;郭奧飛;席義斌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2-10-31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3D打印混凝土界面張拉強度測試試件成型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屬于智能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3D打印混凝土界面張拉強度測試試件成型方法,包括底模組件的組配工序、試件下端頭的制作工序、套模組件的組配工序、底模組件和套模組件的組配工序、試件上端頭的制作工序、以及養護和拆模工序。本申請采用工字型試件獲得可測試3D打印混凝土界面張拉性能的界面層,試件幾何構型易于實現張拉測試,合理的試件構型可提高在界面層破壞的概率,保證了測試效果和試驗成功率。本申請通過模擬3D打印機噴嘴的擠出力、界面層的間隔時間等參數,進行試件的制作,可不使用3D打印設備制備澆筑試件,亦避免由于切割修整試件帶來的界面層損傷、加工困難及測試誤差大等問題。
本發明授權3D打印混凝土界面張拉強度測試試件成型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3D打印混凝土界面張拉強度測試試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3D打印混凝土界面張拉強度測試試件成型模具進行測試試件的制作,測試試件包括試件上端頭和試件下端頭,所述試件上端頭和所述試件下端頭上下相對設置;所述試件上端頭和所述試件下端頭之間形成界面層;所述試件上端頭、界面層和試件下端頭整體呈工字型結構,試件上端頭和試件下端頭均包括第一區段、第二區段、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區段和第二區段之間的過渡段,所述第一區段的橫向寬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區段的橫向寬度尺寸,所述過渡段呈梯形,且所述過渡段與所述第二區段弧形平滑過渡;所述3D打印混凝土界面張拉強度測試試件成型模具包括底模組件和套模組件,所述底模組件和套模組件上下相對設置,并通過第一連接單元連接; 所述底模組件包括: 底板; 對應設置在所述底板的兩側的底模前板和底模后板,所述底模前板和底模后板的內側面形狀與試件下端頭的側面形狀相對應,所述底模前板和所述底模后板上設置有插接槽孔,所述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插接槽孔對應插接的插接凸臺; 底模隔板,在所述底模前板和底模后板上設置有至少兩組對應的第一隔板卡槽,所述底模隔板匹配卡設在對應的兩第一隔板卡槽內,且所述底模隔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貼合;以及 第二連接單元,所述第二連接單元設置在所述底模前板和底模后板之間,所述第二連接單元用于底模前板、底模隔板和底模后板的固定; 所述套模組件包括: 套模前板; 套模后板,所述套模前板和所述套模后板相對設置,所述套模前板和套模后板的內側面形狀與試件上端頭的側面形狀相對應,在所述套模前板和套模后板上設置有至少兩組對應的第二隔板卡槽;在所述套模前板和套模后板的底部外側均設置有對接限位凸臺,所述對接限位凸臺的內側面為向外傾斜的斜面,所述底模前板和所述底模后板上設置有與對接限位凸臺的側部對應的側限位塊; 套模隔板,所述套模隔板匹配卡設在對應的兩第二隔板卡槽內,且所述底模隔板和所述套模隔板一一上下對應貼合;以及 第三連接單元,所述第三連接單元設置在所述套模前板和套模后板之間,所述第三連接單元用于套模前板、套模隔板和套模后板的固定; 所述3D打印混凝土界面張拉強度測試試件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底模組件的組配 將底板與底模前板之間的插接凸臺和插接槽孔對位插接,將各底模隔板對位插設在所述底模前板的第一隔板卡槽內,將底模后板上的插接槽孔和第一隔板卡槽分別與底板和底模隔板對齊組配,通過第二連接單元將底模前板和底模后板連接固緊,完成底模組件的組配; 步驟b:試件下端頭的制作: 將攪拌好的3D打印混凝土通過3D打印機噴嘴擠入底模或手工填入底模,直至3D打印混凝土填滿并高于底模組件,用抹刀模擬3D打印機噴嘴壓實并刮去多余的3D打印混凝土; 步驟c:套模組件的組配 將各套模隔板對應插設在套模前板的第二隔板卡槽內,再將套模后板的第二隔板卡槽與各套模隔板對齊組配,通過第三連接單元將套模前板和套模后板連接固緊,完成套模組件的組配; 所述套模組件組配完成后,將套模組件整體放置于底模組件上方;或 在套模組件組配過程中,先將套模前板與底模前板上下對位放置,再進行套模隔板和套模后板的組配; 所述套模前板和套模后板均通過對接限位凸臺與底模組件定位; 步驟d:底模組件和套模組件的組配 通過第一連接單元將套模組件和底模組件連接固定,形成整個3D打印混凝土界面張拉強度測試試件成型模具; 步驟e:試件上端頭的制作 依據對3D打印混凝土的打印料可建造性能的測試結果,待試件下端頭形成的上部界面經過設計的打印時間間隔后,用3D打印機噴嘴往套模組件中擠入或手工填入3D打印混凝土,直至3D打印混凝土填滿套模組件,用抹刀修整套模組件的上表面,用塑料膜覆蓋上表面,完成試件上端頭的制作; 步驟f:養護和拆模 待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后,進行拆模處理,繼續對測試試件進行養護,直至達到設定養護齡期要求,完成測試試件的制作。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鄭州大學,其通訊地址為:450001 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學大道100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