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武傳號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暨南大學申請的專利一種干旱脅迫下植被損失及恢復的定量識別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7272175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05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311253310.X,技術領域涉及:G06F18/2415;該發明授權一種干旱脅迫下植被損失及恢復的定量識別方法是由武傳號;鐘露露;龔鄭潔;周君;王賽賽;石敏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3-09-26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干旱脅迫下植被損失及恢復的定量識別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涉及一種干旱脅迫下植被損失及恢復的定量識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利用游程理論在網格尺度上識別干旱事件,具體包括干旱事件的開始時間、延續時間、結束時間及干旱事件的強度等特征;S2:剔除歷史時期干旱發生期間的植被數據,估算非干旱因素導致的植被變化;S3:估算場次干旱事件導致的植被變化;S4:采用概率分布的方法對干旱事件導致的植被變化進行分類;S5:基于植被正常波動的閾值,估算植被從損失到恢復的時間。本發明所述的干旱脅迫下植被損失及恢復的定量識別方法具有排除非干旱因素對植被變化的影響、實現植被損失等級有效劃分和確定干旱發生后植被從損失恢復到正常狀態所需的時間的優點。
本發明授權一種干旱脅迫下植被損失及恢復的定量識別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干旱脅迫下植被損失及恢復的定量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利用游程理論在網格尺度上識別干旱事件,具體包括干旱事件的開始時間、延續時間、結束時間及干旱事件的強度等特征;所述干旱事件的識別基于干旱指數,所述干旱指數為標準化降水蒸散指數SPEI和歸一化差值植被指數NDVI; S2:剔除歷史時期干旱發生期間的植被數據,估算非干旱因素導致的植被變化; S3:估算場次干旱事件導致的植被變化; S4:采用概率分布的方法對干旱事件導致的植被變化進行分類;所述S4具體步驟如下: S401:在網格尺度上統計所有干旱事件所造成的ΔVC,本發明采用分布概率來描述ΔVC的變化,通過選取多種分布對ΔVC進行擬合,利用Kolmogorov-Smirnov檢驗和均方根誤差篩選出最優分布,為了更好地量化植被損失和增長的變化特征,然后將擬合的分布轉化為標準正態分布ΔVCnormal,所述多種分布包括正態分布、伽馬分布、廣義極值分布、對數正態分布; S402:參考標準化降水指數SPI干旱等級劃分的思路,基于概率分布的思想,本發明將ΔVCnormal-0.5定義為植被損失,發生概率為30.8%,將ΔVCnormal0.5定義為植被增長,發生概率為30.8%; S403:根據植被變化量級定義四種植被損失等級:輕度損失-1ΔVCnormal-0.5、中度損失-1.5ΔVCnormal-1、嚴重損失-2ΔVCnormal-1.5和極端損失ΔVCnormal-2,對應發生的概率分別為15%、9.2%、4.4%和2.3%; S5:基于植被正常波動的閾值,估算植被從損失到恢復的時間;所述S5具體步驟為: 識別植被從損失恢復到正常波動狀態的時間:當干旱結束后某一月份的植被相對干旱發生前一個月的變化在正常波動范圍內時,則認為植被已經恢復到正常的生長狀態,其計算公式如下: ΔVC-0.5≤TCndvi [s,e+k]-NCndvi [s,e+k]≤ΔVC0.5 其中,s代表干旱事件開始前的第一個月;e代表干旱事件結束后植被的滯后月份;k為干旱后植被恢復到正常生長狀態所需的時間,時間單位為月;TCndvi [s,e+k]代表從干旱事件發生到植被恢復期間NDVI的整體變化;NCndvi [s,e+k]表示從干旱事件發生到植被恢復期間非干旱因素引起的NDVI變化,ΔVC-0.5和ΔVC0.5分別表示閾值-0.5和0.5對應的ΔVC值。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暨南大學,其通訊地址為:510632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西601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