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時的科技有限公司劉曉聰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上海時的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結構及其工作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3525679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29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111005488.3,技術領域涉及:B64C27/28;該發明授權一種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結構及其工作方法是由劉曉聰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1-08-30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結構及其工作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涉及城市空中交通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結構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機身部件、連接于機身部件中上部左右兩側的機翼部件2連接于機身部件尾部左右兩側的平尾部件;在左右機翼部件端部和左右平尾部件端部均設置傾轉螺旋槳;在左右機翼部件中部分別連接短艙部件,在短艙部件上設置可折疊螺旋槳。本發明傾轉動力系統具備更高的起飛和巡航性能,巡航飛行速度的提升明顯提高飛行器的運營效率;設計螺旋槳傾轉機構,滿足垂直起降功能的同時亦可為巡航提供航向推力;設計變距機構改變螺旋槳槳距,使螺旋槳在垂直起降時低速來流以及巡航階段時高速來流兩種工況下工作于高效率區間,提升整機續航性能。
本發明授權一種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結構及其工作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飛行器結構為載人飛行器,用于城市空中交通運營,包括機身部件(1)、連接于機身部件(1)中上部左右兩側的機翼部件(2)、連接于機身部件(1)尾部左右兩側的平尾部件(3);在左右機翼部件(2)端部和左右平尾部件(3)端部均設置傾轉螺旋槳;在左右機翼部件(2)中部分別連接短艙部件(4),在短艙部件(4)上設置可折疊螺旋槳(41); 在左右機翼部件(2)端部和左右平尾部件(3)端部共設置四組傾轉螺旋槳,即四組動力系統,在左右機翼部件(2)的短艙部件上共設置兩組可折疊螺旋槳,即兩組動力系統,多旋翼狀態下六組動力系統為整機提供動力防止單點失效引發的安全性問題,固定翼狀態下四組動力系統為整機提供動力防止單點失效引發的安全性問題; 左右機翼部件(2)外部一側安裝有機翼傾轉短艙(21),機翼傾轉短艙(21)端部連接第一傾轉螺旋槳(22),包括連接左機翼傾轉短艙的第一左傾轉螺旋槳和連接右機翼傾轉短艙的第一右傾轉螺旋槳,左右機翼部件(2)外部另一側安裝有內側副翼(23)和外側副翼(24),內側副翼(23)和外側副翼(24)由內部兩個舵機分別驅動,每側機翼設計有兩組副翼,互為備份冗余提高安全性; 左右平尾部件(3)外部一側均安裝有平尾傾轉短艙(31),平尾傾轉短艙(31)端部連接第二傾轉螺旋槳(32),包括連接左平尾傾轉短艙的第二左傾轉螺旋槳和連接右平尾傾轉短艙的第二右傾轉螺旋槳,左右平尾部件(3)外部另一側安裝升降舵(33),升降舵(33)由內部舵機驅動; 可折疊螺旋槳(41)為4葉螺旋槳,槳盤法線方向垂直向上,在垂直起降時配合其余動力系統為飛行器提供升力,在巡航狀態折疊為2葉狀態并順槳以減小阻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由它產生的額外阻力,提升續航性能; 所述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結構工作方法具體包括: 初始階段:飛行器初始處于多旋翼狀態,多旋翼狀態下左右機翼傾轉短艙、左右平尾傾轉短艙均旋轉至90°向上,短艙部件上的可折疊螺旋槳展開為四葉槳狀態; 飛行階段:待乘客登機完成后,左右機翼部件、左右平尾部件和左右短艙部件組成的六組動力系統提供升力垂直起飛,飛至安全高度; 控制左右機翼傾轉短艙、左右平尾傾轉短艙緩慢向前傾轉,為飛行器提供前飛推力;飛行器前飛速度不斷增加直至特定速度,左右短艙部件上的可折疊螺旋槳完成折疊、順槳并完全關閉,左右機翼傾轉短艙、左右平尾傾轉短艙旋轉至0°,且槳距逐漸增大;通過左右機翼傾轉短艙、左右平尾傾轉短艙上的傾轉螺旋槳提供推力保證飛行器巡航階段; 進場階段:左右可折疊螺旋槳啟動工作提供升力,左右機翼傾轉短艙、左右平尾傾轉短艙由0°逐漸旋轉至90°,使飛行器前飛速度逐漸減小直至懸停狀態,懸停狀態過程中槳距逐漸降低; 結束階段:由左右機翼部件、左右平尾部件和左右短艙部件組成的六組動力系統提供升力垂直降落至目的地,完成飛行任務。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上海時的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201612 上海市松江區新橋鎮莘磚公路668號207室;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