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蘇沃特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汪超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蘇州蘇沃特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不銹鋼產業廢水中水回用及濃水結晶裝置與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9683816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29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510052765.8,技術領域涉及:C02F9/00;該發明授權一種不銹鋼產業廢水中水回用及濃水結晶裝置與方法是由汪超;邵金蘭;徐富;徐子木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5-01-14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不銹鋼產業廢水中水回用及濃水結晶裝置與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不銹鋼產業廢水中水回用及濃水結晶裝置與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不銹鋼酸洗廢水和含油廢水分別經預處理后進入配水池,隨后依次進入兩級脫氮反應器、好氧池、二沉池處理后進入中水回用系統,經UF+RO+ROR+MVR處理后進入中水回用池。本發明采用廢水源頭分流、分段處理和污泥分類回收工藝,分別設計不同預處理工藝,針對性的投加藥劑,能夠實現藥劑量和污泥產量的同步減少,結合生化處理和中水回用系統,提高中水回用率至95%?98%,同時將系統污泥分類收集脫水;不僅能夠完整全面的去除廢水中的各種污染物質并保證其處理效果穩定,高中水回用率可大大降低日常運行費用,并實現廢水污泥的資源化利用。
本發明授權一種不銹鋼產業廢水中水回用及濃水結晶裝置與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不銹鋼產業廢水中水回用及濃水結晶方法,所述不銹鋼產業廢水包括不銹鋼酸洗廢水和含油廢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所述不銹鋼酸洗廢水經酸洗廢水調節池收集后進入兩級混凝沉淀預處理系統,具體為: a1、所述不銹鋼酸洗廢水進入一級反應池,首先投加亞硫酸氫銨將劇毒的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然后投加石灰乳使三價鉻、三價鐵和二價鎳生成氫氧化物沉淀,并使氟化物生成氟化鈣沉淀,最后投加PAC和PAM絮凝;所述一級反應池包括順序連接的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和第四格,所述第一格加堿調節pH至4.3-5.6,并投加0.2kgm3~0.28kgm3的亞硫酸氫銨,所述第二格投加石灰乳至pH為7.2-9.0,所述第三格投加0.15kgm3~0.2kgm3的PAC,所述第四格投加0.005kgm3~0.008kgm3的PAM,第一格至第三格的攪拌強度為68rmin,第四格的攪拌強度為40rmin; a2、所述一級反應池出水進入一級沉淀池沉淀泥水分離; a3、所述一級沉淀池出水進入二級反應池,所述二級反應池包括順序連接的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和第四格,所述第一格投加0.1kgm3~0.15kgm3的重捕劑,所述第二格投加石灰乳至pH為6.5~8.0,所述第三格投加0.1kgm3~0.15kgm3的PAC,所述第四格投加0.002kgm3~0.005kgm3的PAM,第一格至第三格的攪拌強度為68rmin,第四格的攪拌強度為40rmin; a4、所述二級反應池出水進入二級沉淀池進一步沉淀泥水分離; 所述含油廢水經含油廢水調節池收集后進入混凝沉淀+氣浮預處理系統,具體為: b1、所述含油廢水進入預處理反應池Ⅰ,投加石灰乳、破乳劑、PAC和PAM使有機物、膠體物質和懸浮物絮凝; b2、所述預處理反應池Ⅰ出水進入預處理沉淀池Ⅰ沉淀泥水分離; b3、所述預處理沉淀池Ⅰ出水進入預處理反應池Ⅱ,投加PAC和PAM進一步絮凝; b4、所述預處理反應池Ⅱ出水進入氣浮池,進一步降低乳化油、懸浮物濃度; S2、所述二級沉淀池和氣浮池的出水在配水池混合后進入生化處理階段,具體為: S21、所述配水池出水進入兩級脫氮反應器,利用厭氧微生物的水解、酸化、反硝化作用,將難降解有機物分解成易降解的有機物,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同時將硝酸鹽還原成氮氣; S22、所述兩級脫氮反應器出水進入好氧池,去除廢水中的NH3-N、BOD5; S23、所述好氧池出水進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后進入生化出水池; S3、所述生化出水池出水進入中水回用系統,具體為: 所述生化出水池出水依次經過濾裝置、超濾裝置、反滲透裝置,截留水中的無機離子、膠體物質和大分子溶質后,進入中水回用池;所述反滲透裝置產生的濃水進入MVR裝置蒸發濃縮,產生的冷凝水進入中水回用池。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蘇州蘇沃特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鹿山路369號28幢323室;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