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同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濟南同域網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王繼志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山東同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濟南同域網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基于屬性加密機制的訪問令牌應用控制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8944885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22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411356395.9,技術領域涉及:H04L9/08;該發明授權一種基于屬性加密機制的訪問令牌應用控制方法是由王繼志;盧藜丹;梅燦;董開坤;徐東亮;盧曉彥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4-09-27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基于屬性加密機制的訪問令牌應用控制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涉及網絡信息安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屬性加密機制的訪問令牌應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由可信第三方生成屬性加密機制的公共參數:Setupλ→params,mpk,msk,生成系統參數params,主公鑰mpk和主私鑰msk;S2、可信第三方為用戶生成用戶屬性ω的私鑰:KeyGenmpk,msk,ω;S3、服務器對訪問令牌進行屬性加密:Encryptmpk,A,m:在授權用戶屬性字符串A的集合加密訪問令牌m∈{0,1}*;S4、用戶收到密文的訪問令牌,進行屬性解密:Decryptct,sk:使用用戶的私鑰sk解密密文訪問令牌ct。本發明可根據用戶訪問權限屬性,對訪問令牌使用屬性加密機制進行加密,從而保證用戶權限變化導致屬性變化或者受到網絡攻擊導致屬性變化均無法正確解密訪問令牌。
本發明授權一種基于屬性加密機制的訪問令牌應用控制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基于屬性加密機制的訪問令牌應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由可信第三方生成屬性加密機制的公共參數:Setup(λ)→params,mpk,msk,生成系統參數params,主公鑰mpk和主私鑰msk; 在步驟S1中,生成系統參數params,主公鑰mpk和主私鑰msk的執行步驟為: 1運行雙線性群生成算法G(λ)生成(p,G1,G2,GT,g1,g2,e);輸入安全參數,輸出素數階p的三個群G1,G2,GT的描述; 2選取兩個哈希函數H1:{0,1}n→G1和H2:GT→Zp *; 3選取兩個隨機指數α,β∈Zp *; 4選擇IND-CPA安全的對稱加密方案SYM=Enc,Dec,SUF-CMA安全的消息驗證碼MAC=Mac,Vrfy和安全密鑰派生函數KDF; IND-CPA安全的對稱加密方案SYM=Enc,Dec為:加密算法Enc以密鑰k∈{0,1}n和明文消息m∈{0,1}*作為輸入,返回密文c∈{0,1}*,n與安全參數有關;解密算法Dec輸入密鑰k和密文c,返回消息m; SUF-CMA安全的消息驗證碼MAC=Mac,Vrfy為:標簽生成算法Mac輸入密鑰k∈{0,1}n和明文消息m∈{0,1}*,返回標簽t,n為密鑰長度,與安全參數有關,*表示消息長度不固定;驗證算法Vrfy輸入密鑰k,消息m和標簽t,返回1表示t有效,因此m是可信的;返回0表示t無效,因此m是不可信的; 安全密鑰派生函數KDF為:將四個參數作為輸入:一個從密鑰材料源中采樣的值σ,一個表示要返回的密鑰長度的值l,以及兩個附加參數,一個在一組可能的鹽值上定義的鹽值r和一個上下文變量c,這兩個參數都是可選的,即可以設置為空字符串或常數;如果密鑰派生函數的輸出分布在計算上與{0,1}l上的均勻分布無法區分,則該函數是安全的; 5返回系統參數、主公鑰和主私鑰:params=H1,H2,SYM,MAC,KDF, mpk=g1,g1 α,g1 β,g2,g2 β,msk=(α,β); S2、可信第三方為用戶生成用戶屬性ω的私鑰:KeyGenmpk,msk,ω;生成用戶屬性ω的用戶私鑰的步驟:計算hω=H1(ω)∈G1;選取一個隨機數r∈Zp *,返回私鑰sk=(gαβ 1hr ω,gr 2); S3、服務器對訪問令牌進行屬性加密:Encryptmpk,A,m:在授權用戶屬性字符串A的集合加密明文訪問令牌ct∈{0,1}*; S4、用戶收到密文的訪問令牌,進行屬性解密:Decryptct,sk:使用用戶的私鑰sk解密密文訪問令牌cct。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山東同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濟南同域網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264200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香港路18-1號智慧大廈14樓1416室;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