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徐哲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面向兒童約束系統的臺車側面碰撞測試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5219230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23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210717069.0,技術領域涉及:G01M17/007;該發明授權一種面向兒童約束系統的臺車側面碰撞測試方法是由徐哲;婁磊;高冠宇;李志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2-06-23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面向兒童約束系統的臺車側面碰撞測試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面向兒童約束系統的臺車側面碰撞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制作與待測試車輛車門側面碰撞特性一致的測試車門;S2、將測試車門分為三個子車門,分別對應兒童假人的頭部、胸部和骨盆;S3、以不同的加速度對三個子車門進行側面碰撞測試。本發明有益效果:將測試車門分為上子車門、中子車門、下子車門,并以不同的加速度對三個子車門進行側面碰撞測試,能夠模擬實車碰撞時車門不同部位侵入情況,使測試結果更加真實、準確、客觀。
本發明授權一種面向兒童約束系統的臺車側面碰撞測試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面向兒童約束系統的臺車側面碰撞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制作與待測試車輛車門側面碰撞特性一致的測試車門; S2、將測試車門分為三個子車門,分別對應兒童假人的頭部、胸部和骨盆; S3、以不同的加速度對三個子車門進行側面碰撞測試; 步驟S1包括以下步驟: S11、分析待測試車輛車門的側面碰撞特性; S12、根據待測試車輛車門的側面碰撞特性制作測試車門; S13、驗證測試車門的側面碰撞特性; 步驟S11的具體內容如下: 對待測試車輛車門的不同位置進行跌落試驗,獲得不同位置各時刻的加速度,計算平均加速度a,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1,a2,...,an為不同車門不同部位的跌落測試加速度,a為跌落測試加速度的平均值; 計算得到加速度的標準差,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為加速度的平均值,σ為加速度的標準差; 以加速度的平均值和標準差計算得到側面碰撞特性加速度的上下限,計算公式如下: aupper=a+σ alower=a+σ 式中:aupper為加速度的上限;alower為加速度的下限,繪制aupper曲線和alower曲線; 步驟S13的具體內容如下: 對測試車門的不同位置進行跌落試驗,獲得測試車門不同位置各時刻的加速度,計算得到測試車門各時刻的平均加速度,繪制測試車門的加速度曲線,驗證測試車門的加速度曲線是否位于aupper曲線和alowerq曲線之間; 如果測試車門的加速度曲線位于aupper曲線和alowerq曲線之間,則進行下一步測試,如果測試車門的加速度曲線不位于aupper曲線和alowerq曲線之間,則返回步驟S12重新選擇材料制作測試門板; 步驟S2中,根據兒童約束系統的結構,將測試車門分為上子車門、中子車門、下子車門,分別對應兒童假人的頭部、胸部和骨盆; 設置測試車門的高度為480mm-520mm,長度為800mm-850mm,測試車門的底端的對準點與后排座椅的CR點相對應,對準點與測試車門前端距離為580mm-620mm,對準點與測試車門后端的距離為220mm-230mm; 上子車門的高度為50mm-60mm,中子車門的高度為180mm-200mm,下子車門的高度為230mm-240mm; 步驟S3的具體內容如下:兒童假人通過兒童約束系統固定在座椅上,座椅安裝在滑車上,滑車上固設有側碰臺車液壓加速器,使上子車門、中子車門、下子車門分別對應兒童假人的頭部、胸部和骨盆,主臺車液壓加速器的主活塞與滑車相對應,側碰臺車液壓加速器的設有上側碰活塞、中側碰活塞、下側碰活塞,分別對應上子車門、中子車門、下子車門; 主活塞的加速曲線為實車側面碰撞中非碰撞側B柱加速度曲線amain; 上側碰活塞的加速曲線為實車側面碰撞中門板上部的加速度曲線asled1; 中側碰活塞的加速曲線為實車側面碰撞中門板中部的加速度曲線asled2; 下側碰活塞的加速曲線為實車側面碰撞中門板下部的加速度曲線asled3。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300300 天津市東麗區先鋒東路68號主樓526室;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