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馬學軍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申請的專利用于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雙重RT-RAP檢測的引物探針組、試劑盒及其應用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5927746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23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210967130.7,技術領域涉及:C12Q1/70;該發明授權用于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雙重RT-RAP檢測的引物探針組、試劑盒及其應用是由馬學軍;申辛欣;李逢鈺;張瑞卿;田豐雨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2-08-12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用于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雙重RT-RAP檢測的引物探針組、試劑盒及其應用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提供了用于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雙重RT?RAP檢測的引物探針組、試劑盒及其應用,屬于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領域,所述引物探針組包括諾如病毒檢測用引物探針組和輪狀病毒檢測用引物探針組;所以諾如病毒檢測用引物探針組包括:GII?RAA?F、GII?RAA?R、GII?F、GII?R和GII?P;所述輪狀病毒檢測用引物探針組包括:RV?RAA?F、RV?RAA?R、RV?F、RV?R和RV?P。本發明的引物探針組可同時快速檢測諾如病毒GII型和輪狀病毒A組,靈敏度比普通qPCR高,反應時間大大縮短,且特異性好。
本發明授權用于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雙重RT-RAP檢測的引物探針組、試劑盒及其應用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非診斷目的的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同時檢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提取待測樣品的核酸; 2)以所述核酸為模板,采用引物探針組依次進行RT-RAA擴增和qPCR擴增,收集熒光信號; 3)若諾如病毒對應的擴增曲線起峰且呈S型擴增,判定待測樣品中含有諾如病毒,若諾如病毒對應的擴增曲線不起峰或無明顯S型擴增,判定待測樣品中不含諾如病毒;若輪狀病毒對應的擴增曲線起峰且呈S型擴增,判定待測樣品中含有輪狀病毒,若輪狀病毒對應的擴增曲線不起峰或無明顯S型擴增,判定待測樣品中不含輪狀病毒; 所述引物探針組,包括諾如病毒檢測用引物探針組和輪狀病毒檢測用引物探針組; 所述諾如病毒檢測用引物探針組包括:GII-RAA-F、GII-RAA-R、GII-F、GII-R和GII-P; 所述GII-RAA-F、GII-RAA-R、GII-F、GII-R和GII-P的核苷酸序列分別如SEQIDNO.1~SEQIDNO.5所示; 所述輪狀病毒檢測用引物探針組包括:RV-RAA-F、RV-RAA-R、RV-F、RV-R和RV-P; 所述RV-RAA-F、RV-RAA-R、RV-F、RV-R和RV-P分別如SEQIDNO.6~SEQIDNO.10所示; 所述GII-P和RV-P分別標記不同的熒光基團; 所述RT-RAA擴增的反應體系包括280mM的乙酸鎂水溶液、模板和RT-RAA反應混合液;所述乙酸鎂水溶液、模板和RT-RAA反應混合液的體積比為0.5:1:9; 所述RT-RAA反應混合液以40μL計,包括以下組分:反應緩沖液25μL、無核酶水11μL、GII-RAA-F1μL、GII-RAA-R1μL、RV-RAA-F1μL和RV-RAA-R1μL; 所述RT-RAA擴增的反應程序:39~42℃、10~12min; 所述qPCR擴增的反應體系以40μL計,包括以下組分:Buffer12.5μL、無核酶水22.2μL、Taq熱啟動酶0.5μL、dNTP0.6μL、MgCl21.2μL、GII-F0.5μL、GII-R0.5μL、GII-P0.5μL、RV-F0.5μL、RV-R0.5μL和RV-P0.5μL; 所述qPCR擴增的反應程序:95℃、3min;95℃、15s,55℃、30s,72℃、30s,30個循環; 所述RT-RAA擴增和qPCR擴增的擴增體系采用正二十二烷進行間隔,具體為:在qPCR擴增的擴增體系中加入熔融的正二十二烷進行靜置,正二十二烷浮于qPCR擴增的擴增體系之上,待所述正二十二烷凝固后,在凝固的正二十二烷上加入RT-RAA擴增的擴增體系; 所述RT-RAA擴增和qPCR擴增于帶蓋的管內進行;將除乙酸鎂以外的RT-RAA擴增的擴增體系加入到凝固的正十二烷之上,將乙酸鎂加到蓋內,利用乙酸鎂啟動RT-RAA反應。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其通訊地址為:102206 北京市昌平區昌百路155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