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果茂紡織科技有限公司陳首淼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浙江果茂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皮毛一體面料及其織造工藝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9553404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26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411823377.7,技術領域涉及:D03D11/00;該發明授權一種皮毛一體面料及其織造工藝是由陳首淼;方朝華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4-12-12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皮毛一體面料及其織造工藝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一種皮毛一體面料及其織造工藝,包括從內到外依次排列的里層、中間層與表層,中間層包括第一接結點與第二接結點,第一接結點連接表層與中間層,第二接結點連接里層與中間層。本發明通過經緯紗線交織形成三層面料,表層形成絨毛層,里層形成細密柔軟的短絨層,三層通過接結點連接,使三層同時編織不僅減少了粘合劑的使用同時增加面料的結構穩定性,而在中間層形成凸起區與凹陷區,兩個區域分別與表層以及里層形成腔體增加面料內部的空氣流動,同時中間層的凸起區與凹陷區間隔排列有第二區域,減少凸起區與凹陷區的塌陷,從而使面料的中間層始終保持腔體,增加面料的透氣性同時增加面料的結構穩定性。
本發明授權一種皮毛一體面料及其織造工藝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皮毛一體面料的織造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基礎準備步驟,面料成品幅寬為150cm,第一經紗(401)、第二經紗(501)、第三經紗(601)通過1:1:1紗線排列,第一緯紗(402)、第二緯紗(502)、第三緯紗(602)通過1:1:1紗線排列,經向密度為613根10cm,緯向密度為400根10cm,總經根數為9216根,以24片綜框順穿,且穿筘以每筘穿入3根紗線; S2:織造,面料以96根經紗、72根緯紗為一個循環,其中1—32經紗與1—24緯紗交織形成表層(40),I—XXXII經紗與I—XXIV緯紗交織形成中間層(50),一—三十二經紗與一—二十四緯紗交織形成里層(60),第2、18經紗與第VI、XIV、XXII緯紗,第6、22經紗與第II、X、XVII緯紗,第10經紗與第VI、XIV緯紗,第14經紗與第II、X緯紗,第26經紗與第XIV、XXII緯紗,第30經紗與第X、XVII緯紗交織形成第一接結點(521),所述第一接結點(521)連接所述表層(40)與所述中間層(50),第二、十八經紗與第II、X、XVII緯紗、第六、二十二經紗與第VI、XIV、XXII緯紗,第十經紗與第II、X緯紗,第十四緯紗與第VI、XIV緯紗,第二十六經紗與第X、XVII緯紗,第三十經紗與第XIV、XXII緯紗交織形成第二接結點(522),所述第二接結點(522)連接所述里層(60)與所述中間層(50); S3:下機與后整,面料經染整加工中的磨絨整理,所述里層(60)表面覆蓋約0.2mm的短絨,所述表層(40)表面產生長絨毛,后經轉筒縮絨工藝,所述表層(40)絨毛蜷縮,最后經過松式整理; 所述皮毛一體面料包括從內到外依次排列的里層(60)、中間層(50)與表層(40),所述中間層(50)包括第一接結點(521)與第二接結點(522),所述第一接結點(521)連接所述表層(40)與所述中間層(50),所述第二接結點(522)連接所述里層(60)與所述中間層(50); 所述中間層(50)包括第一區域(511)與第二區域(512),在橫向方向上,兩個所述第二區域(512)之間間隔三個所述第一區域(511),在縱向方向上,兩個所述第二區域(512)之間間隔三個所述第一區域(511),在45度斜向方向上,兩個所述第二區域(512)之間間隔一個所述第一區域(511); 所述第一區域(511)呈田字形分布,所述第一區域(511)包括凸起區(5111)與凹陷區(5112),所述第一區域(511)田字形的其中一個對角為所述凸起區(5111),另一個對角為所述凹陷區(5112); 所述表層(40)通過第一經紗(401)與第一緯紗(402)交織形成,所述中間層(50)通過第二經紗(501)與第二緯紗(502)交織形成,所述里層(60)通過第三經紗(601)與第三緯紗(602)交織形成。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浙江果茂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訊地址為:312000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斗門街道袍瀆路25號32幢101-3室;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