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大學柳志強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浙江工業大學申請的專利一種提高7-DHC產量的釀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及其構建與應用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6179384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8-22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310058515.6,技術領域涉及:C12N1/19;該發明授權一種提高7-DHC產量的釀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及其構建與應用是由柳志強;柯霞;潘子豪;杜宏斐;鄭裕國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3-01-18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提高7-DHC產量的釀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及其構建與應用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涉及一種7?DHC出胞分泌合成的釀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株,及其構建方法和應用。本發明構建了一株可向胞外高效轉運7?DHC的重組S.cerevisiae菌株sc13,利用其進行500mL搖瓶雙相發酵時,7?DHC總產量達到28.189mgg分泌量11.701mgg,相較于對照sc1菌株,7?DHC總產量提升14.54倍,胞外總分泌量提升13.77倍,其中胞外7?DHC的分泌產量占比41.51%。由本發明構建的重組菌株具有更強的外分泌能力和更高的產量,對7?DHC的合成以及簡化7?DHC的分離提取提供了指導思路,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授權一種提高7-DHC產量的釀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及其構建與應用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構建提高7-DHC胞外分泌產量的釀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敲除麥角固醇合成所需的C-22甾醇去飽和酶ERG5,并將PGAP-DHCR24-TCYC1片段整合到釀酒酵母CEN.PK2-1C基因組上的ERG5位點,構建得到的釀酒酵母命名為sc1菌株;其中,DHCR24序列如SEQIDNo.1所示; (2)將PGAL2-ERG1-TCYC1片段整合至sc1菌株基因組上,整合至GAL6位點,通過PGAL2啟動子強化表達ERG1,構建得到釀酒酵母命名為sc2菌株; (3)將PGAL1-tHMG1-TCYC1片段整合至sc2菌株基因組上Ty1兩端的δ序列中,通過PGAL1啟動子強化表達tHMG1,構建得到釀酒酵母菌株命名為sc3菌株;所述tHMG1的GeneID為42650; (4)將TTEF-TADH1-ERG8-PGAL10-PGAL1-ERG12-TCYC1片段整合至sc3菌株基因組上的GAL80位點,通過PGAL1,10雙向啟動子強化表達ERG8和ERG12,構建得到釀酒酵母菌株命名為sc4菌株; (5)將TTEF-PGAL1-POS5-TCYC1片段整合至sc4菌株基因組上的MIG1位點,通過PGAL1啟動子強化表達POS5,構建得到釀酒酵母菌株命名為sc5菌株; (6)將TTEF-TADH1-ERG9-PGAL10-PGAL1-ERG20-TCYC1片段整合至sc5菌株基因組上的DPP1位點,通過PGAL1,10雙向啟動子強化表達ERG20和ERG9,構建得到釀酒酵母菌株命名為sc6菌株; (7)將TTEF-PGAL1-ERG11-TCYC1片段整合至sc6菌株基因組上的GDH1位點,通過PGAL1啟動子強化表達ERG11,構建得到釀酒酵母菌株命名為sc7菌株; (8)將TTEF-TADH1-IDI1-PGAL10-PGAL1-ERG19-TCYC1片段整合至sc7菌株基因組上的ADH3位點,通過PGAL1,10雙向啟動子強化表達IDI1和ERG19,構建得到釀酒酵母菌株命名為sc8菌株; (9)將PGAL1-DHCR24-TCYC1片段整合至sc8菌株基因組上的Ty3位點,通過PGAL1啟動子異源表達DHCR24,構建得到釀酒酵母菌株命名為sc9菌株; (10)將表達框PGAL1-ST1、PGAL1-PR1與線性化質粒pMD20-ERG6進行連接,得到同時過表達敲除片段H1-PGAL1-ST1-PGAL1-PR1-H2,將H1-PGAL1-ST1-PGAL1-PR1-H2導入sc9菌株基因組,構建得到敲除ERG6并過表達ST1和PR1轉運蛋白的釀酒酵母菌株命名為sc13菌株,即所述提高7-DHC胞外分泌產量的釀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所述ST1的Genebank序列號為XP_717917.2,所述PR1的Genebank序列號為XP_031058987.1。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浙江工業大學,其通訊地址為: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潮王路18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