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賚諾爾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青島理工大學井慶賀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扎賚諾爾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青島理工大學申請的專利一種自燃煤層采煤工作面報廢巷道多相物質充填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9982057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26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510216705.5,技術領域涉及:E21F15/00;該發明授權一種自燃煤層采煤工作面報廢巷道多相物質充填方法是由井慶賀;秦玉金;閆壽慶;張寶龍;盧守青;馬金盼;撒占友;王居興;艾文斌;劉杰;梁成才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5-02-26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自燃煤層采煤工作面報廢巷道多相物質充填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燃煤層采煤工作面報廢巷道多相物質充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報廢巷道密閉位置確定;S2、在報廢巷道旁邊鉆孔布設采氣管;S3、在報廢巷道內砌筑內側密閉墻并布置注氣管;S4、通過注氣管向內側密閉墻里側的報廢巷道內注入CO2氣體,并進行密閉性檢測等步驟。本發明的報廢巷道僅對靠近采煤工作面側30m范圍內采用兩道密閉墻進行密閉和碎石填充,本發明在報廢巷道內注入CO2氣體,在采空區頂板巖石的不斷垮落后,采空區不斷被重新壓實,再向報廢巷道內注入液態CO2,能夠實現對其永久封存。且通過在報廢巷道周邊施工鉆孔,通過采氣管對鉆孔內的氣體進行采樣,實現對報廢巷道內CO2氣體擴散范圍的檢測,保證報廢巷道的液態CO2不會發生泄漏。
本發明授權一種自燃煤層采煤工作面報廢巷道多相物質充填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自燃煤層采煤工作面報廢巷道多相物質充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報廢巷道密閉位置確定: 報廢巷道內砌筑兩道密閉墻,分別為內側密閉墻和外側密閉墻,其中,外側密閉墻砌筑在報廢巷道與開切眼的連接處,內側密閉墻砌筑在距離外側密閉墻L處的報廢巷道里側; 所述內側密閉墻包括第一內墻、第一充填物和第一外墻,且在第一內墻、第一充填物和第一外墻上貫穿插設有注氣管;所述外側密閉墻包括第二內墻、第二充填物和第二外墻,且在第二內墻、第二充填物和第二外墻上貫穿插設有注氣管和注漿管;L=30m; 所述內側密閉墻總厚度為3.0m,第一內墻和第一外墻的厚度均為0.37m,第一充填物的厚度為2.26m;外側密閉墻總厚度為2.0m,第二內墻和第二外墻的厚度均為0.37m,第二充填物的厚度為1.26m; S2、在報廢巷道旁邊鉆孔布設采氣管: 在鄰近內側密閉墻的報廢巷道巷幫上,向遠離開切眼一側的報廢巷道外部煤層中施工若干個鉆孔,在每個鉆孔內放入采氣管,并采用封堵材料對各鉆孔進行封堵,將采氣管固定,且封堵材料外端與鉆孔孔口平齊,封堵材料內端與鉆孔孔底之間留有空隙,作為采氣室,采氣管頭端置于采氣室中,每個鉆孔孔口處設有L型彎頭管,采氣管尾端從L型彎頭管內穿出; S3、在報廢巷道內砌筑內側密閉墻并布置注氣管; S4、通過注氣管向內側密閉墻里側的報廢巷道內注入CO2氣體,并進行密閉性檢測; S5、沿內側密閉墻外側依次由里向外進行充填碎石,在碎石的充填過程中,依次連接延長注氣管、采氣管,并鋪設注漿管; S6、砌筑外側密閉墻并布置注氣管和注漿管; S7、向碎石充填的報廢巷道內注入注漿材料并硬化; S8、煤工作面回采,依次連接延長注氣管和采氣管,并觀察報廢巷道內CO2氣體壓力,若壓力下降,補充CO2氣體; S9、液態CO2充填:當采空區頂板不斷垮落將采空區壓實后,將注氣管尾端與外接注氣軟管連接,注入前仍需先將所有采氣管的管口進行封堵,然后向內側密閉墻里側的報廢巷道內注入液態CO2,并在注氣管尾端通過變徑管與1寸管路連接; S10、CO2氣體擴散范圍檢測:隨著采煤工作面的不斷推進,不斷連接1寸管路和其內部的采氣管,并且通過采氣管對各鉆孔內的氣體進行采樣,對CO2氣體濃度進行檢測,從而實現對CO2氣體擴散范圍的檢測,當連續三天都能檢測到某一鉆孔內氣樣中CO2氣體濃度超過50%,則認為CO2氣體擴散至該鉆孔,對該鉆孔內的采氣管進行封堵,以后不再對該鉆孔進行CO2氣體檢測和采氣管延長,如此循環,直到采煤工作面回采完成。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扎賚諾爾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青島理工大學,其通訊地址為:735412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扎賚諾爾礦區育林街17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