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孫泳濤獲國家專利權
買專利賣專利找龍圖騰,真高效! 查專利查商標用IPTOP,全免費!專利年費監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龍圖騰網獲悉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申請的專利一種半圓形大梁軌道吊總裝方法獲國家發明授權專利權,本發明授權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授權公告號為:CN116040493B 。
龍圖騰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在2025-09-05發布的發明授權授權公告中獲悉:該發明授權的專利申請號/專利號為:202310044168.1,技術領域涉及:B66C19/00;該發明授權一種半圓形大梁軌道吊總裝方法是由孫泳濤;吳仁德;王小彬;宣強;朱勇設計研發完成,并于2023-01-29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專利申請。
本一種半圓形大梁軌道吊總裝方法在說明書摘要公布了: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半圓形大梁軌道吊總裝方法,它涉及軌道吊總裝技術領域。步驟為:軌道布置;布置大車行走機構;吊裝剛腿側門框及柔腿側門框;吊裝大梁組件;吊裝斜撐;吊裝電氣房、高壓房;吊裝小車總成;安裝電纜卷盤;頂升安裝附屬件;整機調試。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吊裝剛腿側門框及柔腿側門框前復測上口開檔尺寸,定位后將大車行走機構與剛腿側門框定位連接,大梁組件吊裝前復測大梁拱度,大梁組件處于平穩狀態進行吊裝到位,安裝時定位準確,安裝精度得到保障,各部件按照合適的安裝順序逐步安裝,吊裝和安裝時平衡穩定性好,降低安全風險;吊裝小車總成時,放置位置準確,提升總裝效率。
本發明授權一種半圓形大梁軌道吊總裝方法在權利要求書中公布了:1.一種半圓形大梁軌道吊總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軌道布置:清理場地,在門機附近總裝區域選用地質較硬位置,鋪設兩排滾道梁及鋼板,清理后劃線,測量并調整軌道; S2、布置大車行走機構:將大車行走機構吊裝至布置好的軌道上,利用頂升工裝支撐行走,防止傾倒,將大車連接支架與大車行走機構安裝到位,確保大車連接支架與大車行走機構中心線重合,頂升水平后,將車輪與軌道用墊板墊實,復測合格后,用大車車檔將行走車輪定位,防止滑動,本頂升狀態作為后續數據測量的基準; S3、吊裝剛腿側門框及柔腿側門框:門框吊裝前復測上口開檔尺寸,先吊裝剛腿側門框至大車行走位置,利用下橫梁中心定位環與連接支架定位孔定位,將大車行走機構與剛腿側門框定位好連接,整體吊裝至總裝軌道上,用兩側浪風繩調整門框垂直度,再進行柔腿側門框的吊裝安裝,安裝步驟與剛腿側門框的安裝步驟相同; S4、吊裝大梁組件:大梁組件吊裝前根據門框支腿上法蘭平整度和整體高度修割剛、柔腿側上橫梁兩端下口對接處余量,大梁組件吊裝前復測大梁拱度,吊裝前柔腿側大梁端的緩沖器及固定支架暫不安裝,待小車架吊裝到位后再安裝到位,兩臺門機同步動作使大梁組件處于平穩狀態進行吊裝到位,將剛、柔腿側下橫梁分別與剛、柔腿間的大接縫焊接,焊接前確認四面對筋,焊接時對稱焊接; S5、吊裝斜撐:吊裝時待斜撐與門框構件靠近后,逐步調整斜撐的上法蘭板與大梁的端梁下端口貼緊,同步逐步修割斜撐下端口的余量,調整過修割余量后將斜撐安裝到位,待斜撐與大梁的端梁、剛腿間均點焊牢固后松吊鉤,再將剛性腿與斜撐大接縫焊接處的工藝平臺安裝齊全,最后焊接斜撐與大梁的端梁及斜撐與剛性腿間的大接縫,焊接前確認四面對筋,對稱焊接,并拆除工藝平臺及柔腿側門框的浪風繩; S6、吊裝電氣房、高壓房:復測高壓房支架及電氣房支架開檔及角尺,復核高壓房底架及電氣房底架對應連接板開檔及角尺,吊裝高壓房、電氣房,吊裝到位后將底架與支架螺栓連接后松鉤; S7、吊裝小車總成:吊裝小車總成后,從大梁柔腿側懸臂端外緩慢向大梁移動,調整小車輪和軌道中心線對齊重合后,使非司機室側小車車輪落到軌道上,再緩慢滑移使小車架的司機室側小車車輪落到軌道上,并將小車架滑移靠近柔腿門框側,用手拉葫蘆及鋼絲繩將小車架綁扎固定,防止小車架向柔腿側懸臂端滑移,并及時安裝緩沖器及固定支架、電纜拖鏈系統; S8、安裝電纜卷盤:吊裝時先進行試吊裝,保持3分鐘無異常現象后正常起吊; S9、頂升安裝附屬件:在下橫梁下方的頂升位置布置胎架、頂升梁、千斤頂、墊塊和墊板,安裝大車錨定,安裝吊具及吊具上架,穿引起升鋼絲繩到位; S10、整機調試:在發運前減少整機轉場移位,如確實需要移位,移位后重新頂升水平,移位時增加的調整墊板與臨時軌道點焊固定,車檔調整到位,保證大車輪緣低于軌道踏面,移位后整機調試作業。
如需購買、轉讓、實施、許可或投資類似專利技術,可聯系本專利的申請人或專利權人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其通訊地址為:226000 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振華路1號;或者聯系龍圖騰網官方客服,聯系龍圖騰網可撥打電話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龍圖騰網”。
1、本報告根據公開、合法渠道獲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力求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數據的最終完整性和準確性。
2、報告中的分析和結論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職業理解,僅供參考使用,不能作為本公司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依據或者憑證。